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一战中艺术的破与立


时间:2018-11-17 09:55:00  来源:  作者:

约翰·辛格尓·萨金特《毒气》(1919年)。《毒气》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芥子气袭击的后果,画中一队受伤的士兵正走向急救站。一战后,艺术家不把战士塑造成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是把战士还原为拥有脆弱身躯的人,表达战争对人的伤害。


马歇尔·杜尚《泉》(1917年)。


马歇尔·杜尚《L.H.O.O.Q》(1919年)。

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艺术遭遇了怎样的震动,又做出了怎样的回应呢?

即便生活在和平年代里,一战、二战的残影始终是人们心底里那一抹冰凉。适逢今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一百周年,本周《瞰天下》带您看看一战对艺术的影响。

破 战争带走了缪斯

战争是摧残艺术的暴君。俄谚云:“枪炮讲话时,缪斯陷入沉默”,有时候这似乎是错的。战争能够刺激艺术家的创造性回应,也能刺激公众重塑对文化的信心。歌德、简·奥斯汀和贝多芬成名于拿破仑的征战年代,威尔第创作于意大利复兴运动风起云涌之际,维克多·雨果生动地记录了1871年的巴黎之围。书籍和音乐的销量在战时会增加,即使新开张的剧院也总是满座。

而在一战中,这句谚语就体现出了它正确的一面。在全民动员、战壕遍布、无数生命丧生的悲恸中,艺术家们似乎丧失了回应的能力。在1914年至1918年间,没人写出一部常演歌剧,交响曲停滞,文学干涸。马蒂斯在法国南部闭关,画家马克斯·恩斯特被德军征召,他后来写道:“1914年8月1日,马克斯·恩斯特死了。他于1918年11月11日复活,成为一个期望找到时代神话的年轻人。”西班牙最著名的作曲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首演后,回家途中遭潜艇袭击,殒命大海;以画蓝色马著称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弗朗茨·马克在凡尔登遇难;法国雕塑家亨利·戈蒂耶·布尔泽斯卡死于诺伊维尔;英国短篇小说家萨基倒在德国狙击手的枪口下……

下面的这五位艺术家都是在战争中陨落的艺术之星,虽然他们并非都是直接死于枪炮之下,但他们的死都跟战争有关,残酷的战争对于艺术和文化发展的摧残从中可见一斑。

弗兰茨·马尔克

弗兰茨·马尔克,德国人,艺术团体“蓝骑士”的成员,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死于1916年。这位才华横溢的表现主义画家在具有火热色彩的碎片和条纹中捕捉到了20世纪幼年期的兴奋,如同通过幻想之眼重现的自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马尔克起初对战争充满热情,作为后备军人上了前线。被晋升为中尉的弗兰茨·马尔克于1916年3月4日在一次榴弹炮轰击中在凡尔登捐躯,直到1917年,他的遗体才被运回湖滨考哈尔并在那里安葬。1936年至1937年,弗兰茨·马尔克被纳粹定性为“堕落艺术家”,他的130幅作品还因此被从德国博物馆收走。

翁贝托·博乔尼

翁贝托·博乔尼,意大利人,死于1916年,是两次未来主义绘画宣言的起草人和签署者,也是未来主义雕塑宣言的发布人。这位在未来主义运动中展露天资的艺术家,创造了动感十足、充满活力的作品,如他创作的雕像《空间的连续的独特形体》,那种阔步向前和有力的感觉是对新世纪科技突破的一种有力明喻。遗憾的是,未来主义派将战争视作一种清洗的、充满活力的力量,1915年7月,当意大利参战时,博乔尼与其他未来派画家一起应征入伍。1916年8月16日,在维罗纳附近的一次操练中,他坠马去世,年仅33岁。

亨利·布尔泽斯卡

布尔泽斯卡,法国人,生于1891年,死于1915年,创立了一种粗糙的、古朴的“直接雕刻”的艺术风格。这位天才的法国艺术家生活工作在英国,在这里他和他的朋友Ezra Pound和Jacob Epstein探寻了激进的现代主义。不仅在艺术上他是激进主义,在世俗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在跟他的波兰女朋友——作家索菲·布尔泽斯卡情谊缠绵之后,他将自己的姓随了布尔泽斯卡。当战争开始后,他加入了法国军队,在一次战争中被杀,年仅23岁。虽然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却树立了一个至今仍未倒下的艺术躯体。

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奥地利人,生于1890年,死于1918年,作品特色是表现力强烈,描绘扭曲的人物和肢体,并且主题多是自画像。1915年6月17日,席勒与爱迪丝结婚。就在婚后第三天,席勒就被陆军征召。他起先在布拉格服役,在军中,席勒的长官很欣赏他的艺术才能,因此待他不错;他从未被派到前线战斗,在监狱担任守卫,看管俄国的战犯,闲暇之余还可以绘画。1917年,他回到维也纳,得以专心从事绘画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率一部分来自于流感,欧洲的人口因此出现了严重的下滑。1918年秋天,西班牙流感传染到维也纳,席勒和他的妻子都成了其中的受害者,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爱迪丝在当年10月28日因流感而过世;三日后,席勒也因流感而身故,年仅28岁。在这三天之中,席勒画了许多爱迪丝的素描,这些是他最后的作品。

雷蒙·杜尚·维隆

雷蒙·杜尚·维隆,法国人,死于1918年,时年41岁。雷蒙是美国达达主义的组织者和国际达达主义的领袖,20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驱马歇尔·杜尚的哥哥,他们兄妹六人中有四人成为了艺术家,其中马歇尔·杜尚于1906年离开军队到达巴黎,1954年入美国籍,而雷蒙从进入军队就一直就职于前线的医疗部门,在堑壕战中由于轰炸和机枪火力,以及非常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让其变得非常危险,1916年末他感染了风寒,之后被送到了军队位于戛纳的医院,于不久后去世。

立 催生新艺术

同时,战争是新艺术的催生婆。战争打破了人们安宁的生活,也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战争并不总是残酷的象征,战争也意味着浪漫与悲壮,甚至有人认为战争是万能药,能够驱除人性的软弱,清除社会的腐朽,能够稳定国内的动荡形势和统一人民的分歧,国家意志因战争而得到强化,价值观和信仰的空虚得到填补。但是这一切幻想在一战之后,统统幻灭。

一战之后的绘画作品中,不再有骑士挥舞着长剑的雄姿,这一时代的绘画作品开始探索人与社会、人与战争的关系。艺术家再不把战士塑造成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是把战士还原为拥有脆弱身躯的人,表达战争对人的伤害。同时,一战带来的幻灭感瓦解了传统的道德,动摇了传统的艺术,新艺术的观念在战争的废墟中抽枝发芽。反传统、反权威、反政府、反规则和反方法的达达主义艺术由此诞生。

“一战”与艺术史的演进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许可以从马歇尔·杜尚离开欧洲走向美国说起,随着他的脚步,西方乃至世界艺术的中心开始从巴黎向纽约转移,而现代主义艺术向“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转变也随之被悄然植入了突变的“基因”。

一战期间杜尚的出走,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

1905年,18岁的马歇尔·杜尚为了逃避服兵役,装模作样地学起了版画,从此成了一名艺术家。12年以后,这个法国小伙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上,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他只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不料,这个小便池竟成了现代艺术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里程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5年,杜尚为躲避战乱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广受欢迎。杜尚离开了欧洲,他的出走,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也许,当时的杜尚并没有意识到,他这一走颇具象征意味:一方面,随着他的脚步,西方乃至世界艺术的中心开始从巴黎向纽约转移,而另一方面,也悄然为现代主义艺术向“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转变植入了突变的“基因”。这两条线并非孤立,它们实则相互交织,互相促进,且都在二战结束后完成转变,而究其源头又都和一战脱不开干系。

一战:“达达”的绝望和契机

诺曼·莱布雷希特戏谑而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瓦解了社会关系的规范。1914年-1918年的那代人失去了道德基点,艺术既是避难所,也是指路灯。下一个十年被证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紧张也最高产的时代,其孕育能力得益于外部受精”。而“现代主义在停顿中转型。它不再是对旧秩序的直白反叛,而是获得了逻辑、尊严,一步一个脚印。战争中出现的现代主义更为散漫,但也更为强大,它代替了主流的晚期浪漫主义,预告了一个实验性的、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的时代。1919年,蒙娜丽莎长了一撇小胡子”。

而对杜尚而言,“一战”中的血腥屠杀,兄长在战争中的不幸罹难,都让他感到绝望。在这种人类文明遭受空前质疑的情况下,“达达主义”的诞生、“达达”风云人物杜尚的走红并非偶然。杜尚之所以把小便池命名为《泉》,除了它确实是水淋淋的外表之外,也是对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的名作《泉》的尖酸讽刺。安格尔是一个追求唯美的画者,倾其一生反复尝试探索各种优美和完善的艺术形式,他笔下的《泉》,是理想美的典范,也代表着其艺术创作的最高峰。而杜尚的《泉》,一个小便池,丑陋的、愣愣的,放在那里,充满着挑衅,更有意思的是,它也成了杜尚的代表作,甚至变成后起的现当代艺术家们竞相“朝拜”的对象。

西方艺术走上“观念主义”之路

和众多受塞尚启发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不同的是,杜尚和他的“达达”好像是一个“突变”的基因,改变了之后,尤其是二战后的艺术风向。如果说塞尚所开创的艺术只是“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更新”,那么杜尚则“从根本上颠覆了艺术的固有概念和既定标准”。他将西方艺术引上了一条“观念主义”艺术之路。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生活本身就是艺术”。的确,达达精神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对西方艺术有着直接影响,又进而由美国辐射至全世界,余波至今。美国艺术史学家施达瑞尔在回答女儿关于“达达主义对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时,这样比喻:“达达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就好像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与我们坐飞机飞回欧洲的比较。”

当然在这个巨大的变革中,杜尚只是一位“使者”,战争及欧美社会历史的变迁才是主因。当年,杜尚扭头离开了令他感到绝望的欧洲,他在思想上与传统西方艺术的彻底决裂,态度之坚决、形式之怪诞让人瞠目。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当时的欧洲艺术家们满可以烂水果砸之而后快,却无力阻挡“观念艺术”汹涌而至的浪潮,也无法改变一直被视为“文化沙漠”的美国接棒欧洲成为新的艺术中心的残酷现实。这也是杜尚的“小便池”至今在美国被奉为珍宝的原因。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
Copyright © www.aabbgg55.net|www.aabbgg66.net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111111号